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5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

2025-10-14 09:10|编辑: 郭老师|阅读: 6

摘要

2025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发布,将于10月启动申报工作,12月6-7日在鄞州区宋诏桥小学举行现场展示活动。

2025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即将拉开帷幕。大赛申报工作将于10月正式启动,而现场展示活动则定于12月6日至7日,在鄞州区宋诏桥小学精彩上演。这一盛会不仅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绝佳平台,也将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热爱。期待广大青少年热情参与,一同探索科技的无限可能。

推荐阅读:2025年创新人才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2025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

根据《关于公布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生科学类赛事、活动计划的通知》(甬教基〔2025〕45号)文件要求,决定举办2025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设科技创新成果和头脑创新思维两个赛项,将于10月启动申报工作,12月6-7日在鄞州区宋诏桥小学举行现场展示活动,请各地各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赛事联系:王国英89182946,徐卫东88121105。

附件1: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赛项申报须知

一、申报内容

(一)申报对象

申报者为现就读于中、小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的学生,其中小学为4-6年级。申报形式分为个人项目(1名参赛选手)和集体项目(2-3名参赛选手)。

(二)学科分类

小学组作品分为(1)物质科学:研究、发现生活中的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2)生命科学:观察、研究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3)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研究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现象,人类与地球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4)技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综合设计或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5)行为与社会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或动物的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学组作品分为(1)数学: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相关应用;(2)物理与天文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物理学科及天文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3)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4)生命科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或理论分析;(5)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6)工程学:机械、电路等工程技术领域相关研究和应用;(7)环境科学:水土保护、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环境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8)行为和社会科学:针对特定社会现象、事件或问题开展的调查和研究。

(三)申报组别

本赛项设小学组、中学工程组和中学基础学科组(除工程学科)共三个组别。

(四)成果体现

1.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等)及参考文献。研究报告中凡引用他人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方法、数据、观点、结论等成果等,必须规范引用,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凡涉及他人协助完成的研究工作内容和相关成果,必须明确说明。

2.作品附件,附件中需提交完整、真实的原始实验记录、研究日志等相关材料,用于证明学生的研究过程和对主要创新点的贡献。附件可适量提交研究项目相关的辅助图片。如项目中有实物模型,则需提交实物演示视频资料,用于证明和演示实物模型的功能和特和创新点。

3.查新报告,每位申报者应在项目研究开始前和申报市赛前,对项目选题和研究内容进行查新检索。查新报告内容须包括知网查重率说明,查重结果研究论文复制比超过30%的,该研究报告视为不合格,不能申报参与本次大赛。查新报告样本详见附件4。

(四)申报项目分类

按照创意来源和专业程度,参赛项目分为A、B两类:A类项目指选题专业性较强,且需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并在专业实验室或专业机构完成;B类项目指选题源于日常生活,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小学生原则上只能申报B类项目,如申报A类项目,将按中学生评审标准参赛。

二、申报要求

(一)各区(县、市)择优推荐申报30个项目参赛,市直属学校每校推荐项目数不超过5个。

(二)每个学生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参赛。

(三)连续多年的研究项目,如曾经参加过以往的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必须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四)集体项目的申报者必须是同一学校、同一学历段学生的合作项目,每个集体项目应确定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在线申报时,请按作者排序依次填写成员信息。

(五)每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项目,熟悉项目各方面的工作,最终研究成果应该反映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六)每个项目限报1名在校指导教师(如在校教师没有进行辅导,则指导教师栏填“无”),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予以辅助性指导,对学生参赛项目的真实性、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学生遵守科技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情况予以把关。

(七)近两年已获青少年科创类赛事一等奖的项目,不再重复列入评奖范围。

三、网上申报时间及材料提交

(一)申报时间

2025年10月20日-11月16日16:00(含审核时间),各区(县、市)级组织单位负责本区项目的审核工作,市直属学校由市级组织单位负责审核。

(二)材料提交

1.所有项目须提交研究报告、查新报告以及实验记录、研究日志等附件材料;其中小学组技术学科、中学工程组须提交项目实物演示视频,其他学科有创新实物的演示视频一并提交。

2.所有提交材料、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项目实物演示视频手机拍摄,无需第三方制作。

类别

材料提交

小学组技术学科、中学工程组

研究

报告

附件(实验记录、研究日志)

项目实物演示视频(必交)

查新

报告

小学组(其他学科)、中学基础学科组

研究

报告

附件(实验记录、研究日志)

项目实物演示视频(选择性提交)

查新

报告

四、比赛日程安排

1.线上初评11月17日-11月23日

2.终评展示答辩12月6日

五、组织实施

(一)主办单位将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对申报的所有项目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评选出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奖项目将择优报送参加明年的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二)主办单位将对抄袭仿作、网上下载的作品,不作参赛评选,对具有创意的项目加强辅导,着力打造亮点项目。

(三)竞赛项目要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

(四)各项目采用线上初评的方式进行,根据初评得分按比例确定入围线下终评的项目名单,终评期间需带项目实物参评,参赛申报流程详见附件3。

(五)入围终评答辩展示项目名单等相关信息请关注宁波市科协网站“青少年科技活动”板块。

附件2:青少年头脑创新思维赛项参赛须知

一、申报对象

以学校、青少年宫(活动中心)为单位进行报名,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皆可参赛。

二、网上报名时间

2025年11月1日-11月20日16:00(含审核时间),各区(县、市)级组织单位负责本区项目的审核工作,市直属学校由市级组织单位负责审核,具体报名流程详见附件3。

三、参赛名额

长期题比赛以赛题分组别,每队人数不超过7人,不限组数,每队限报两名在校指导教师。

四、比赛日程安排

1.道具摆放 12月6日下午

2.现场展示比赛 12月7日

五、其他

(一)主办单位将根据参赛数量和成绩,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二)赛项规则及相关信息将陆续公布,请关注宁波市科协网站“青少年科技活动”板块。

(三)赛项相关规则如有疑问请发送邮nb87745757@163.com,赛事组织单位将进行答疑。

附件3:参赛报名申报操作流程

活动报名和作品资料提交由在校教师统一操作,教师登陆网站http://www.nbast.org.cn/,在首页最下端找到“青少年科技竞赛平台”进行申报,

具体流程:

1.点击“注册账户”,选“教师”,完善信息并提交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申报(已注册过账号的用户可直接进行申报)。

2.点击“竞赛活动报名”完成相关信息填写和提交,等待审核,各区(县、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负责本区域参赛项目的审核推荐工作。

3.点击“竞赛记录”出现“推荐市赛”即申报成功,否则申报无效。

附件4: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赛项查新报告样本.doc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宁波市科协,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宁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25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24年第44届海淀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式启动2024-12-04

2024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2024-12-05

第4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发布2024-12-16

2025年西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发布,10月22日起报名2025-09-19

厦门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5-10-15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