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网公示了《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俗称“白名单”)》共47项竞赛。新一届白名单赛事有何变化?对综合评价考生来说有何影响?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了相关信息,目标综评考生家长重点关注!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重点查看: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福利资料:为方便2026届综评考生高效申报,特整理《2026版综合评价报考指南》电子资料!
2026综合评价考生可锁定哪些高含金量赛事?
新一届白名单赛事整体有何变化?
和上一期白名单相比,此次名单保留了五大学科竞赛、“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等31项赛事,新增16项、取消13项竞赛。总体来看,白名单赛事的增减旨在引导教育资源向更全面、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新增活动的具体名单如下:
取消活动的具体名单如下:
文科类赛事变化对综评有何影响?
此次竞赛大洗牌,特别是文科类赛事,对于想报考综合评价的考生和家长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赛事的更新,也会影响到考生未来的备考方向和升学机会。往年综评院校认可度高的文科赛事已有多项取消,如: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等。
从今年的增减变化中,呈现出以下趋势:
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从整体来看,文科类赛事在延续“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等经典项目的同时,新增了“同颂中华·全国青少年志愿文学创作与诵读大赛”等赛事。这些变化共同凸显出对语言素养与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的侧重,与综合评价院校的人才选拔标准高度契合。
但由于今年变化调整大且最终版名单官方暂未发布,这些赛事报名时间目前还无法确定。不过,意向综合评价的考生家长可提前准备,特别是目标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考生一定不要错过“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
注重培养考生的文化认同与社会责任感
新增的“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大赛、中华诗词美育大赛”等赛事,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主流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更加注重培养考生的文化认同与社会责任感。
白名单赛事对综合评价有何作用?
在综评初审、校测及录取中占有极大优势
“白名单”赛事由教育部认证,其奖项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许多高校对白名单赛事的获奖者给予广泛认可,部分高校甚至将竞赛奖项作为报名条件之一,如南京大学学科特长类招收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且在相关竞赛中获得较高奖项的考生;
图片来源于南京大学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在这种高度认可的背景下,竞赛获奖者在初审、校测乃至最终录取过程中都具有极大的优势。从往年综评院校认可的奖项等级来看,一般要求在省三及以上。
丰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初,学校通常会要求家长提交孩子近期获得的奖项证书,这些证书用于充实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且系统明确规定,只有在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赛事中获得的奖项证书才被允许录入。
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尤其在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参与度广泛的名校特殊类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更是重要的评议材料,直接关乎考核成绩和录取结果。
参加高校面试时会更自信、从容
综合评价面试中,面试官极有可能围绕考生参加的白名单赛事经历进行提问,如:“你在参加***竞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有真实、深入的参赛体验,就能在面试中对答如流,展现你的知识储备、思维过程、抗压能力和成长收获,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
考生与家长该如何科学备战?
紧跟AI时代,理性选赛
从新增的自然科学素养类竞赛和整理赛事情况来看,科技类、人工智能类方向赛事越来越多,如果孩子对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等相关的内容感兴趣,家长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学习,为高考升学早做规划。但还需兼顾孩子的学习精力、时间安排等,跟上时代列车,但避免成为孩子持续增加的负担。
此外,考生家长在选择竞赛时要理性规划,部分白名单赛事会跟综评、强基等特招相挂钩,但竞赛并不等于升学直通,切忌不要贪多求全,盲目追求奖项证书,多从孩子的个人兴趣、特长及目标院校专业出发,看是否有相匹配的竞赛事项,培养孩子的学习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长期规划,早做准备
综合素养的提升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从高一甚至更早开始进行系统性规划。建议从高一开始探索兴趣、参加体验性活动;高二集中精力在核心赛事上取得突破,并积累过程性材料;高三梳理竞赛经历及奖项,用于综合评价的申请。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
五大学科竞赛更注重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创类赛事更注重考生动手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文科类赛事看重的是考生书写、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隐藏能力并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它考验的更多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允许失败,引导孩子如何“改”
在竞赛中,落榜是正常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引导他分析问题出在哪,如何优化和迭代,教会孩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作品,这种能力更可贵。
鼓励分享,引导孩子勇于“表达”
竞赛现场的答辩,是对孩子“表达”能力的考验。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分享他的创意、设计思路以及遇到困难时他是如何处理的等,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加自信、从容。
总的来说,考生家长需关注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长远能力培养,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竞赛,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重磅福利!想第一时间掌握2026年综合评价升学政策、报考要求、报名材料,速扫下方二维码加入“2026强基综评交流群”,老师在线答疑,升学路上不迷茫!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