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AILD劳动技能大赛决赛在浙江桐乡落幕,此次赛事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近20万名学子参赛。经过历时半年多的初赛、复赛选拔,最终1万余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角逐全国决赛,赛事规模再创新高。
2025年AILD劳动技能大赛全国决赛落幕
8月17日下午,为期两天的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在浙江省桐乡市落下帷幕。本届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近20万名学子参赛。经过历时半年多的初赛、复赛选拔,最终1万余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角逐全国决赛,赛事规模再创新高。
本届大赛整体由A智能结构、B智能编程和C智能控制以及D综合实践四个赛道构成,其中,智能结构赛道包括:A1:AIGC技术应用、A2:机械设计、A3:机械装载、A4:无人机精准操控;智能编程赛道包括:B1:Python智能应用编程、B2:解码地球、B3:宜居行星、B4:信息科技算法、B5:智能蓝图;智能控制赛道包括:C1:超级工匠、C2:火场救援、C3:编程智控-机械臂协同、C4:智能家居;综合实践赛道包括:D1:太空基地,D2:智慧物流,D3:智能对决,D4:AI视觉设计。
本次决赛赛场举办的共有机械设计、机械装载、无人机精准操控、超级工匠、火场救援、编程智控-机械臂协同、智能家居、太空基地、智慧物流9个线下决赛,同时特别设置了线上项目AIGC技术应用、Python智能应用编程、宜居星星、信息科技算法的线下邀请赛,旨在为线上项目选手提供更多展示机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作总结
在大赛工作总结会上,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高度赞扬了参赛选手的卓越表现,以及指导老师、组织单位、评审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辛勤付出。她表示,中国自动化学会始终将推动科学普及、引领教育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培养视为核心使命,大赛正是践行这一使命的关键平台。大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在人机协作、融合创新、设计实践等关键领域的核心能力,为塑造未来栋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王万良致辞
大赛总评委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王万良在致辞中表示,今年的大赛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创新性与专业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他认为,本次大赛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智能设计、编程、控制等领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他对评审团队的严谨公正表示了衷心感谢,并期待未来大赛能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作为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大赛以“培养人机协作能力、激发融合创新思维、提升设计实践素养”为核心目标,旨在通过竞赛活动充分培养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锤炼高阶思维、增强时代责任、提升综合素质,已成为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加速技术落地和人才培养,推动智能教育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与本次大赛同期举办的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邀请到多位院士、行业专家及来自学术界、教育界、产业界共计10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近150万人次线上参会。大会围绕智能技术驱动教育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自动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沿趋势与创新策略,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