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2强基计划要扩招了?官方透露拔尖人才选拔培养五大趋势

2021-02-25 19:04|编辑: 刘老师|阅读: 1398

摘要

1月2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撰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透露未来拔尖人才选拔培养五大趋势。自主选拔在线为大家整理重点信息,快来get~

1月2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撰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透露未来拔尖人才选拔培养五大趋势。自主选拔在线为大家整理重点信息,快来get~

人民日报刊登原文↓

人民日报刊登原文

怀进鹏部长在文中强调:

目前,我国现有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 强基计划:2020年起开始实施,通过高考+高校校测进行选拔,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主要体现在校内二次选拔

  • 英才计划:即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探索大中衔接,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输送人才。

那么,怀进鹏部长的文章中透露出未来拔尖人才选拔培养的哪些趋势?一起往下看:

一、拔尖人才招生规模或扩大

强基计划于2020年启动,首年招生计划在6000人左右。经过两年的探索,招考机制逐渐成熟,未来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除招生人数扩大外,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未来也或将扩容。目前,强基计划的36所试点高校均为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A类高校,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预计将于2022年公布,自主选拔在线大胆猜测,新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未来也很有可能开展强基计划招生

此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每年一轮增选,中学生“英才计划”2022年也大步伐扩招,“拔尖人才招生规模扩大”预计将于近年一层层稳步推进。

二、选拔对象聚焦两大核心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志趣大于能力,在有志于投身基础学科研究发展的前提下,考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高校层面选拔标准依然将聚焦在学科综合成绩、创新能力及潜质两方面,具体体现在高考成绩、竞赛奖项、实践活动等方面。因此,优秀高中生综合成绩+学科特长双路径规划培养永远是王道

三、多渠道选拔基础学科英才

就基础学科人才选拔渠道而言,目前主要包括强基计划、清华大学数学领军计划、清华大学数学英才班、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综合评价、少年班等体系。

以清华、北大为例,先来看看清北2021年各特招途径招生数据:

清北2021年各特招途径招生数据

2021年清华北大强基计划招生人数都在900多人。2019年自主招生取消后,清北同时取消领军/博雅计划,清华于2021年开设“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主要面向具有突出数学潜质及特长的学生招生。2021年招生69人,2022年招生人数至少有近60人,其中大部分人都获得过数学竞赛奖项

此外,清华、北大还有数学英才班,往年各招30人。有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大规模扩招,招生人数在100人以上。

在顶尖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中,部分高校也在为选拔基础学科英才发力,例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东南大学2021年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中有58%拥有竞赛奖项,其中大部分为数学、物理科目,而南京大学录取考生中拥有五大学科竞赛奖项的考生占比高达79%

此外还有中科大“少年班”、“少创班”,入校后集中强化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学习,每年录取人数共300人左右。

四、校测考察重点明确

目前,强基计划人才选拔主要包括高考和校测两个阶段,其中校测是在以往相对成熟的选拔体系上基于基础学科人才选拔要求进行升级。从近两年高校考试情况看,更多围绕考生学科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及潜质进行考核,未来,预计强基校测将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察。

五、高校培养体系重新布局

教育部近两年频繁提及书院制相关内容,比如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

清华大学为代表,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书院制的培养模式,目测高校书院制将成为未来人才探索培养的主要方向。

声明:本文由自主选拔在线(微信公众号:zizzsw)原创,转载请联系管理员授权,并注明完整来源。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2强基计划扩招强基计划培养趋势

全国31省2021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汇总2021-02-21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