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具有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掌握地质工程和应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受到严格的理学思维训练,能胜任地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管理及研发等工作,具备跨界发展能力和利用学科交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综合特质的复合型行业领军人才 。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二次选拔通知汇总
一、项目背景
面向我国和全球对深海、深地、深空领域问题的破解需求,未来领军人才需要兼具厚重的理学基础和广阔的工程应用视野,需要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地质工程和应用物理学为“三深“领域问题的求解利刃,两者结合是未来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和时代趋势。2025年,同济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置地质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二、项目特色
1)依托优势学科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和历史积淀。学校于1952年开设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等教学课程,1958年开始招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本科生。在2025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2,位列A+类专业;最新一期CWUR世界大学工程地质工程专业排名全球第2。
同济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于1942年由王福山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建立, 2003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凝聚态物理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本科应用物理学专业设有三个方向—“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和“声学”。 2020年应用物理专业获批教育部“强基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借力超强师资
地质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结合地质和物理双方的优势师资力量,教师共52人,正高职称教师占比高达71%,省部级以上人才占比48%,具有海外学校、访学经历的教师为100%。师资队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杰青、长江等高水平人才,师生比接近2:1,为个性化学生培养提供顶级师资。
3)创新培养模式
地质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项目采用“双院制+导师制“学生培养模式,融合地质工程和应用物理学所在两个学院的课程体系,形成基础理论和前沿科技的融合化教育教学生态,基于一对一导师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结合学生对课程、竞赛、科研等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方面进阶式培养和全方位支撑,创新个性化和全链条领军人才培养。
4)融合交叉课程
地质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坚持“共性基础+个性发展”,注重科研创新力、工程实践力和国际胜任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强调地质、物理、工程三者结合,注重数理基础、学科融合和AI赋能。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工程地质和应用物理学科融合,采用课堂教学、实践创新、交流合作三链条贯穿式培养,强化本研贯通培养。
三、招生咨询
联系人:李老师
微信/手机号:19821317811
邮箱:22500@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