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服务社会发展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人大新闻学院现正式启动2025年度实践拔尖人才项目选拔工作,以下是具体的选拔通知内容,一起来看!
相关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二次选拔报名通知汇总
一. 项目简介
本项目秉持“选拔即培养”理念,构建“竞争性流动,阶梯式成长”的培养体系。通过实战场景锤炼核心能力,并引入业界精英导师与实战化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智能传播时代的行业发展前沿及实践需求紧密衔接,构建人才培育的良性生态。
入选本项目将获得丰厚激励支持:
首次入选即获取一次性发放的奖学金。
享有优质的实习实践机会及成果展示平台。
完成培养环节并通过年度考核者,可继续获得后续年度奖学金支持,形成长周期培养与持续性激励。
1.培养路径
拔尖人才需通过“1+2+N”三维度培养路径实现个性化发展,并在培育期内完成以下实践内容:
(1)行走中国传播实践:深度参与“行走中国”新媒体工作室项目或 “Z世代”留学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提交至少一项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实践作品。
(2)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调研与优秀新闻作品研读:
参与研读: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新闻传播实践讲座与优秀新闻作品研读活动,并至少撰写一篇《优秀新闻作品案例评析》(纳入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案例库)。
参与调研:在实践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国内主流媒体实践调研,并撰写一篇《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调研报告》。
(N)第二课堂实训:
公共事务:需在资助期内积极参与学院、学校与社会公共事务服务。
实践平台:学院开放“RUC新闻坊”“832工程调研团”“大国边疆”“明新影像工作室”等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供选择。
实践要求:选择至少一个平台,完成指导老师规定的实践环节,并提交一份第二课堂实践作品。
2.结项考核
时间:每年5-6月启动。
前提:完成“1+2+N”指定的培养任务。
要求:提交本资助期培养任务中的代表性作品申请结项(成果形式不限)。拔尖人才需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提交代表性作品进行结项*。
评审:学院组织实践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对培养任务完成情况及结项作品质量进行综合评审。
考核结果:
结项结论为“合格”的项目,可按结项等级获得额外奖励,项目负责人自动保留下一年度“实践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及资助资格,并根据结项成果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简称“推免”)科研能力评分。团队成员均可获得相应等级加分。
结项结论为“不合格”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取消次年“实践拔尖人才”申请资格,并终止后续资助。
*备注:本项目旨在鼓励高水平实践成果产出,同时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高质量实践项目的机会。为确保拔尖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并扩大实践项目覆盖面,特规定每位拔尖人才需作为结项作品的项目负责人,且其项目团队成员应主要由非拔尖人才学生组成。
二. 选拔细则
组织:组建由院内外实践导师组成的实践拔尖人才委员会。
评审维度:从专业潜质、实践成果、发展适配度三维度进行评审。
职责:委员会负责人才选拔、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对拔尖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全流程把控。
形式:采取公开面试答辩形式。
评分:委员会依据申请人申请材料与面试答辩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三. 报名条件
能力要求:着重考察学生在以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的实践能力:
国际传播方案设计、智能新闻生产、深度报道、短视频创意、融媒体运营、舆情大数据分析、广告公关策划等。
对象:有志于从事相关实践工作,具备创作热情与项目经验,实践能力突出的非毕业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注:毕业年级学生若已确定本院继续升学,亦可报名)。
四. 申请方式
报名材料: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必须包括个人简历、报名表、1-3份代表性实践作品以及可操作的实践选题设想,可补充导师推荐意见等其他实践能力证明材料。
提交方式:电子版需填写问卷并提交,纸质版提交至明德新闻楼503。
问卷地址:
https://docs.qq.com/form/page/DTk50QXNPQ05ZSG9z
截止时间:9月20日。注:实践作品可提供全文原件或复印件或网络链接均可。
项目咨询:徐老师 010-6251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