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院校发布2026年考研招生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变更通知。高校专业和初试科目主要有哪些变化?招生单位新增专业体现哪些趋势?26考生备考要关注什么?一起来看!
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迎来新调整
多所高校对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自命题科目转为统考科目、学科交叉与知识结构扩展、以及科目的精简等方面。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鼓励招生单位优先选择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或采取招生单位间联合命题的方式。2026年,多所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专业将自命题科目调整为统考科目。例如,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专业的初试自命题科目调整为全国统考科目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的初试科目从原来的(842)计算机基础综合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教育学类相关专业,如湖州师范学院的教育学相关专业,自命题科目调整为全国统一科目“311教育学专业基础”。
历史学专业,如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招生专业060200中国史、060300世界史,初试科目调整为313历史学基础。山东大学的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科目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医学类试点“临床综合能力测试”,如福建医科大学的医学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一)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此外,一些传统文科专业如哲学、公共管理开始增设数学科目,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的逻辑学方向原初试科目701马克思主义哲学调整为数学三。
招生单位新增专业的趋势
2024年7月,国务院学位办公示新增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部分于2025年首次招生,另一部分将在2026年首次招生。同时,一些招生单位针对就业需求不足或重叠专业进行了停招或合并,推动学科结构优化。
新增的专业主要体现了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加速,如清华大学2026年增设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专业(机器学习、智能系统方向),华南理工大学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140500)。
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的布局也得到加强,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增“国家安全学”(140200),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分别新增中国边疆学、东北边疆学方向。
同时,一些高校对就业需求不足或重叠专业进行了停招或合并,如厦门大学暂停招收1005中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暂停(060100)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
应用型专业教育持续强化,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新增“教育信息化管理”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26考研需要关注的事项
考生需密切关注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所报考学院官网、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获取最新考试科目信息。
对于自命题初试专业考试科目改考成统考的科目,考生需及时更换参考资料。报考的专业如存在初试考试科目合并或取消等调整,考生可以重新规划复习。
考生如遇到原计划报考但高校2026年停招专业的情况,要及时调整目标。
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调整与专业设置变化,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优化学科布局、提升人才选拔科学性的改革方向。面对这些新动态,广大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信息,及时调整策略,科学规划备考。唯有积极适应变化,精准把握方向,方能在研考征程中把握机遇,赢得未来。最后,祝2026考研学子备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