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6年考研人数分析!3年骤降130万

2025-11-25 14:58|编辑: 明毅老师|阅读: 94

摘要

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343万,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双非院校报考下滑最明显,“双一流”集中度升至67%,名校依旧“一位难求”。详情正文查看!

11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343万,较2025年再减45万。这是继2024年(-36万)、2025年(-50万)之后,连续第三年大幅下滑,三年累计减少逾130万,与2023年历史峰值474万相比,跌幅接近三成。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做针对近三年数据做简要分析,以便考生参考。

2026年考研人数分析!3年骤降130万

为何“考研热”突然退烧?

1. 录取率倒挂:4个人里3个当“炮灰”

2022年起,硕士录取率从30%跌至25%左右,热门专业报录比仍高达28:1。高分通胀、调剂收紧,400+仍可能无缘复试,“卷”不动也“躺”不起,直接劝退大量边缘考生。

2. 推免、专项计划“挤出”统考

985院校推免比例已突破65%,全国保研名额逼近19万;“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等专项又砍掉14%的统招席位,留给统考的“蛋糕”越来越小。

3. 就业市场“学历贬值”感知强化

研究生薪酬增幅追不上三年机会成本,部分岗位本科与硕士起薪差距缩至<10%。新兴职业(直播、运营、AI训练师)更重实战与作品,学历光环加速褪色。

4. 留学、考公“分流”

海外硕士学制短、申请制回暖;2026国考报名人数371.8万,首超考研,体制内“铁饭碗”吸引力再度碾压学历镀金。

人数少了,考研会变容易吗?

答案:未必。

1.缺考率下降,实际参考人数反升,“水分”被挤出后竞争更纯粹。

2.复试权重逼近50%,部分专业实行“复试一票否决”,仅靠初试高分已难锁定胜局。

3.AI阅卷对模板化答题识别率高达91%,套路写作区分度骤降,能力评价体系全面迭代。

趋势研判:从“全民考研”到“按需读研”

1.结构性“降温”:双非院校报考下滑最明显,“双一流”集中度升至67%,名校依旧“一位难求”。

2.“二战”“三战”存量高企:往届生占比已超41%,经验型选手拉高分数线,形成新的“内循环”。

3.专业冷热分化:理工农医国家线稳中有升,文史哲教育学连续下调,专业选择进入“精准匹配”时代。

4.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扩招重心向专业硕士、国家紧缺领域(集成电路、AI、储能)倾斜,学术型硕士逐步“缩编”。

给考生的三点建议

1.别被“人数下降”麻痹:真正的竞争者从未离场,复习深度与复试能力才是护城河。

2.用好“信息差”:关注新增硕士点、专项计划、校企联培项目,寻找价值洼地。

3.算清机会成本:若仅为了“延迟就业”,不如先工作再读非全;若目标科研、公职,早规划直博/保研/留学多条路径。

结语:考研降温,是理性回归也是结构重塑

“学历崇拜”的潮水退去,研究生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对于个体而言,是否考研不再是必答题,而是选择题;对于社会而言,让学术的归学术,职业的归职业,才能真正让教育回报与人才供需重新匹配。

当“盲目跟从”变成“按需选择”,这场降温未尝不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欢迎加入2026考研保研交流群

点击进群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考研人数2026考研人数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研究生教育招生124.2万人2023-03-02

暴跌50万!2025考研人数实现大跳水!2024-11-21

343万!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公布2025-11-25

教育部部署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2025-11-25

2026年香港树仁大学内地本科生留学四年需要多少钱2025-11-27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