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8·15山河铭记:致敬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

2025-08-15 11:20|编辑: 郭老师|阅读: 5069

摘要

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如一道曙光,穿透了漫长14年的战火硝烟,为饱经苦难的世界带来了和平的希望。我们纪念8·15,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八十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宣告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终结了长达十四年的战火硝烟,为历经磨难的世界点燃了和平的曙光。我们纪念八一五,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旨在铭记历史,深切缅怀先烈,倍加珍视和平,勇敢开创未来。

更多查看>>>人物素材/大联考/特招等资料集锦

推荐查看>>>2026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一览表

福利资料

为助力各位家长、考生更好的进行素材积累,实现语文作文的不断突破,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为大家整理《2025-2026人民日报精选作文素材》电子资料。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预约领取👇

敲重点: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所属市-高考年份,邀您进不同年级群,更多升学资讯以及备考福利免费领取~

血性担当: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人格。"这是寸性奇将军在山西中条山战役中留下的最后话语。这位滇军将领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最终举枪自尽,壮烈殉国。这种血性担当在排雷战士杜富国身上得到传承。他在执行任务时为保护战友失去双眼和双手,却依然乐观坚强。"比起抗战先烈,我的牺牲微不足道。"杜富国的话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高度。

和平信念:浴火重生的文明力量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老人曾说:"我不是为了仇恨而活,而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这位被日军刺37刀仍奇迹生还的老人,用余生讲述历史,呼唤和平。这种精神在"和平使者"方素珍身上延续。她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组织日本民众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共创和平未来。"方素珍的话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和平信念。

血肉长城: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这是王铭章将军在滕县保卫战中的豪迈誓言。这位川军将领率领三千将士死守孤城四天,最终与城共存亡。在当代,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排雷英雄杜富国身上得到传承。面对危险雷场,他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用身体保护了战友。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勇敢时,他说:"前辈们用生命守护国土,我们也要用生命守护和平。"

文化薪火:弦歌不辍的精神坚守

  在昆明郊外的茅草屋里,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敌机轰炸的间隙坚持授课。教授华罗庚在防空洞里完成数学专著,冯友兰在油灯下撰写《中国哲学史》。这种文化抗战的精神,在今天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手中延续。他用四十年时间修复钟表文物,让沉睡的国宝重获新生。"抗战时期前辈们用生命保护文物,我们要用一辈子守护这些文化瑰宝。"王津的话道出了文化传承者的心声。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伟力

  抗战时期,海外华侨陈嘉庚组织"南侨总会",募集巨资支援祖国抗战。他坚持"抗战一日不停,募捐一日不止"的信念,累计捐款达15亿元国币。这种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的抗疫斗争中重现。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时,海外华人全球采购医疗物资支援祖国。一位华侨志愿者说:"当年陈嘉庚先生是我们的榜样,现在国家有难,我们义不容辞。"

  山河为证,精神永存。在8·15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致敬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已经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从王铭章到杜富国,从西南联大到故宫修复师,从陈嘉庚到抗疫华侨,从寸性奇到排雷战士,从李秀英到和平使者——抗战精神在一代代中国人身上传承光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领取更多福利资料

点击进群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作文素材8·15精神

2025年8月热门作文素材汇总,背会稳加分2025-08-08

2025年成都世运会隆重开幕,常识考点内容汇总2025-08-08

教考衔接统编教材课内作文素材全覆盖!2026高考必考!2025-08-11

人民日报23个主题思辨系列时评,思辨作文最佳范本2025-08-11

49个历史人物素材积累,写作文必备2025-08-13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