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公布了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考核评估结果,宁波大学顺利通过验收,全国仅21家!浙江唯一!自主选拔在线浙江新高考团队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了解!
全国仅21!宁波大学是浙江唯一!
热辣滚烫,敢于争先。当宁大奥运健儿在赛场奋勇夺牌时,宁波大学在各赛道上也是喜讯不断。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公布了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考核评估结果,宁波大学顺利通过验收,全国仅21家!浙江唯一!
宁波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自2019年获批成立,全国仅23所是省内首家高校中心,入围五年来,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数据决策参考,助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力推进宁大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此次参与验收的单位是2019年遴选认定的首批2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高校中心”)。按照《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国知办发服字〔2021〕23号)相关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共同组织开展首批高校中心考核评估工作,经会议评审和对部分高校中心实地考察,从开展基础工作、支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专业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对建设成效进行全面考核评估。
验收工作要求提交高校中心运行期间工作成效报告及相关证明等考核评估材料,通过工作汇报和评审专家提问等现场答辩的方式,结合部分高校中心实地考察综合打分,确定最终考核评估结果,其中不合格比例为5%-15%。
在接受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教育部联合验收的过程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朝锋赴京答辩,副校长戴世勋统筹协调,图书馆、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通力合作,精心组织汇报材料,深入挖掘亮点优势,确保验收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并最终获得通过。
自2019年入围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来,宁波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不断优化制度建设、团队建设和资源建设,通过开展基础工作、支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专业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等形式,向校内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据统计,中心完成查新检索报告1800余项,完成专利预检索报告440余项,助力重大科研团队获得多个奖项:服务对象获浙江省科技奖6项,国家级省级人才申报3人。
中心始终发挥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面向校内师生、科研人员、行政服务人员,校外企业、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培训,累计举办及组织各类培训127次,受训人员达10000人次以上。
此外,学校成立技术转移公司,专利技术实现市场产业化。近五年累计转化专利 800余项,占宁波市高校专利转化总量的55%,转化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50强。其中,助力苏秀榕教授团队的海洋芯片系列专利项目实现千万级别专利转让,助力水产动物养殖团队的盐碱地青蟹养殖项目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榜。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本校学生为目标受众的普及教育,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中心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多途径、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工作。
在社会服务方面,融入到宁波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之中,与地方知识产权机构联动发展,建立完善服务制度和规范,汇聚基础服务资源,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协同学校研发重点团队,为地方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工作,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多项知识产权改革任务,强调要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未来五年,学校将紧跟党的步伐,充分发挥省内首家高校中心的示范效应,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促进成果转化为目标,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